什麼是細懸浮微粒(PM2.5)?
  • 空氣中分佈著許多物質,其形態可分為固態、液態或氣態等等,其中粒徑小於2.5微米(μm)則為PM2.5。
  • 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,而PM2.5又稱為「細懸浮微粒」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質。由於體積更小,具有更強的穿透力,可穿透肺部氣泡,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。
PM2.5 對人體的影響
  • PM2.5粒徑小,若沉積於肺部後依其不同物理及化學特性,會產生不一樣的病症,進而導致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。
  • PM2.5可穿過肺泡,帶著毒素循環全身,到處刺激血管壁,容易產生血栓、呼吸道疾病、癌症、新生兒低體重、氣喘、過敏、肺癌,其中以心血管疾病為大宗。
台灣 PM 2.5 的現況
  • 根據研究,台灣每年約有6,000至8,000人因空污喪命;其中42.4%來自中風的死亡,28.1%來自缺血性心臟病,19.9%是肺癌的貢獻,9.6%則是來自肺阻塞。
  • 台灣10大死因有6項與空污有關,而肺癌更居癌症死亡之首,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。
  •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,長期暴露於PM2.5達35 (橘色等級),肺癌患者的死亡率將提高15%; PM2.5濃度每增加10微克,死亡率會再增8%。
  • 空污從孕婦到小孩到成年人都有不同的疾病,孕婦會因為空污早產,體重過輕,甚至比較容易先天性氣喘等等;小孩子暴露到空污肺就長不好,肺會長不到最大的程度,影響呼吸與智力。
如何防護PM2.5?
  • 善用口罩保健康- 當暴露在高濃度PM2.5的環境中,佩戴口罩是減少危害最簡單的方法。建議可搭配myAir偵測器,隨時提醒你防護時間,不用口罩戴整天喔!
  • 室內善用清淨機- 當戶外空氣不良時,可待在室內降低暴露風險,避免讓戶外PM2.5等污染物進入並減少開窗,室內搭配有高效率過濾網(HEPA)空氣清淨機來淨化空氣。
  • 室內避免油煙薰香- 在家中燒香拜拜時可考慮減少次數或打開門窗,並搭配抽風設備增加室內通風。烹調油煙中易含有大量PM2.5,建議減少油炸、煙燻及燒烤的烹調,烹調時記得常開抽風設備。
  • 自我管理好健康- 呼吸道疾病與心血管疾病患者,建議配戴「myAir PM2.5偵測器」,隨時提醒你防護壞空氣,並做適當的防護。
細懸浮微粒(PM2.5)來源說明
  • 而細懸浮微粒(PM2.5)來源可分為自然及人為產生,自然產生經由火山爆發、地殼變動或風化等作用形成,人為產生如工業行為、燃燒等。衍生性PM2.5來源極基本上由前趨化學物質,經光化學反應後生成,一般來說黑煙、氣膠、霧、霾等均有可能為污染物或前趨物,其化學成分組成包含了離子物質、金屬元素、有機碳類、硫、硝酸鹽類等。
  • 在戶外,如天然的海鹽飛沫、營建工地粉塵、車行揚塵及工廠直接排放。或如燃煤、燃油及燃氣電廠、煉鋼廠、石化相關產業工廠、機動車輛、船舶、建物塗料、農業施肥、禽畜排泄及生活污水等。
  • 在室內或車內,因為空調系統的灰塵吸附、瓦斯的烹煮燒烤、停車場的廢氣、影印碳粉、儲藏室沾黏的灰塵、祭祀焚燒的薰香或紙錢的煙霧等等。
台灣PM2.5 標準與監測
  • 環保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,優先考量我國空氣品質對於人體健康風險,並評估確實可行技術、社會及經濟發展等相關因素,於民國101年修訂公告空氣品質標準,增訂PM2.5空氣品質標準24小時值為35μg/m3、年平均值為15μg/m3
  • 目前行政院環保署針對各項空氣污染物進行監測,亦即時公布於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,以提供民眾預警參考。
空氣品質指標
環保署於105年12月1日起實施「空氣品質指標(Air Quality Index,AQI)」(簡稱:AQI指標),參考美國NAAQS現有科學研究依據與AQI制度,配合我國空氣品質標準,結合以往PSI與PM2.5指標,建置新式我國AQI。AQI指標設計為單一指標,區分為6級並以不同顏色示警。